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广东佛山:探索有当地特色的养老体系 多方发力助“老有所依”
时间:2024-10-10 09:23:29

佛山已初步进入中度老年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佛山市户籍人口510.33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90.6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7.76%,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66.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09%。


佛山正在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养老体系——2023年6月,佛山市正式出台《加快推进佛山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着力开展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多元发展的佛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佛山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禅城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南海区“代际共融”试点院舍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佛山更起草《佛山市养老服务条例》,通过城市立法的形式,最大程度实现城市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又是一年重阳将至,具备佛山特色的养老探索都有哪些?制造业大市佛山,在“银发经济”领域又有哪些发展?羊城晚报记者一一走访。


老有所养:制定五年规划 满足多元需求


佛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8月,全市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共98家,其中公办机构32家,公办民(国)营16家,民办机构50家;共有养老床位21431张,其中公办5755张、公办民(国)营4721张、民办10955张,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61%,机构内入住老人1.1万多人。


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互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佛山制定了《佛山市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佛山市“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佛山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一系列规划、方案,以适应持续攀升的老年人口态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佛山市预计总投入超过17亿元新建、扩建9个公办养老机构项目,新增养老床位约5000张。其中佛山市颐养院、佛山市高明区医养结合大楼已投入使用,其余项目在有序建设中。此外,佛山也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养老服务。近年来,佛山市涌现了顺德区善耆养老院、南海区樵晋老龄家园、顺德区康孝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供给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效满足老人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养老服务需求。


除加速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外,佛山民政部门还全力推动在社区养老设施方面优化布局,不断丰富社区居家养老内容,实现就近就便养老。目前,全市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农村(社区)幸福院等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共882个,实现了镇街全覆盖。


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可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助餐、娱乐等综合服务。佛山市对老年人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由各区制定具体的补贴方案,为老年人提供个人护理、卫生清洁、助餐配餐等近60多项服务。2023年,全市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居家养老服务投入1800万元,服务30万人次。


老有所依:紫南开办长者学堂 弘扬仁善文化


“七天的(国庆)假期太长了,天天盼着上课。”这是佛山紫南村长者们独特的感叹。三个月前,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紫南村开办了长者学堂,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这里便成了长者们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园。

微信图片_20241010091930.png

据了解,长者学堂的课程按周规划,类似学校课程表,每周二至周五开设9门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智能手机操作、太极、形体舞、粤曲等,全面满足长者们的兴趣和需求。此外,每周二还特别设有“公益大讲堂”,邀请中医、警察、律师等专业人士为长者讲解健康、防诈骗及法律等知识,帮助他们提升生活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紫南文体艺术中心内的曲艺室和舞蹈室是长者学堂的固定教学场所。每天上午8点多,长者们陆续前来,等待9点准时上课。长者学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学堂开办以来,已吸引超过700名长者参与,每堂课有100多人参加。村里通过微信公众号“仁善紫南”发布每周课程安排,方便长者及时获取信息。此外,学堂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并定期赠送小礼品,进一步提升了长者们的参与积极性。


位于佛山禅城南庄镇的紫南村近年来声名远播。紫南村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成功打造了乡村文旅“网红村”。去年,紫南村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佛山市首个全域成功创建4A级景区的村庄。


在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后,紫南村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村内长者作为家庭的核心群体,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老人家这个‘队伍’稳定了,他们幸福了,那么他们的家庭也就幸福了。”为长者学堂设计课程的紫南小学退休校长梁润娇说道。


“刚开办的时候,长者们是没有意识要来的,得动员他们过来。慢慢地,他们就有了认知,从有座位不愿意坐,躲到后面去,到现在早早过来抢位,已经是常态。”让梁润娇感动的,除了长者们的热情,还有他们素养的提升。“一开始穿拖鞋来上课,后来穿布鞋,穿运动鞋,今天检查了一下,穿拖鞋来上课的现象基本就没了,这也是让我非常有收获的地方。”她说。


长者学堂不仅丰富了长者们的晚年生活,成为村内一项重要的民生福利,也推动了紫南村“仁善文化”的进一步完善。“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让村民来到这里寻找幸福,寻找快乐。”梁润娇说。


老有所乐:借助振兴东风 组织长者打卡新农村


10月9日,佛山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暨古朗村尊老敬贤活动在顺德区杏坛镇举行,“一宴三展四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据了解,“一宴”即古朗村尊老敬贤长寿晚宴,“三展”即摄影书画展、线上线下视频展、银发经济乡村展,“四活动”即徒步长寿行、绿美长寿林、带货长寿瓜、龙凤福寿艇。

微信图片_20241010091941.png

其中,在徒步长寿行活动中,市民游客将以脚步丈量古朗,沿途可见古树、古桥、古祠、古牌坊,在河涌游弋的龙舟,了解古朗深厚的乡村文化,打卡古朗村志愿服务站、村内咖啡馆,感受乡村发展新貌。


在顺德杏坛,有一个以“古”为名、以“古”闻名的古朗村,这里古树葱葱,拥有100多棵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还有众多的古桥、古祠、古庙、古牌坊等古建筑,居住于此的村民普遍长寿,尊老敬贤蔚然成风。


古朗村开村于宋末元初,拥有“百岁坊”“节孝坊”两座御赐牌坊,素有“长寿之乡”“节孝之乡”的美誉,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宜居之地,更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佛山市首批美丽文明村居创建示范村。据了解,在户籍人口5700多人的村内,60岁以上长者1200多人,而90岁以上长者便有近30人。每年10月,该村都会开展各种敬老活动,传承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古朗村尊老敬贤长寿晚宴,是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每年敬老晚宴上,古朗村都表彰一批热心支持村内敬老事业的企业,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当晚,古朗长寿宴连开199围,共有1500多名60岁以上长者参加。传统敬老宴传统菜品为基础,结合长者喜欢的口味,配以长寿、古朗八景、古朗进士梁有年的古诗等独特历史文化润色,糅合古朗长寿果(苏鼠瓜)、桑麻黑毛节瓜、鱼饼等本地特色食材,打造出“十全十美·常青长寿”——杏坛·古朗长寿宴。


此外,今年在中共佛山市委老干部局支持下,更是链接了市内企业的资源,为古朗村的一批长者送去了智能拐杖、智能手环等节日礼物。


近年来,古朗村积极探索“筹资、筹智、筹服务、筹治理”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新方法,引导包括这些“宝”在内的乡贤人士、“五老”干部等各方力量为村内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添砖加瓦,走出一条乡贤倡导文明新风、助力环境整治,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新路子。


探索:家具设计适老化 创新驱动老龄产业


在位于顺德北滘的广东工业设计城一隅,永爱医养“老年人幸福生活体验馆”是一家“名店”,走进馆里,适老设施齐备,从最简单的半弧形扶手椅,到可开门式的浴缸、适合老人上洗手间的智能马桶等设施一一在目。作为国内适老设施这一细分的探索者,自2012年入驻佛山,永爱医养至今已花费数千万元,开发了13大类产品,“当进入这个领域时,我们就明白这是一场长跑赛,而不是短跑赛。”永爱医养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珍告诉记者。


陈珍表示,永爱医养长期关注老年人市场。早在2012年,企业关注到珠三角地区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企业也下定决心要进入“适老化改造”这一领域。“我们切入这个市场的最初产品,就是家居的适老化改造。而佛山制造业基础雄厚,更是国内有名的家具产地,我们的设计在这里能很快变成现实。”

微信图片_20241010091954.png

要进行家具的适老化改造,首先就要知晓老年人生活的需要。在当时,一些主流的家具,往往并未考虑到老人的需求。以一张椅子为例,普通的椅子,无论是没有扶手还是全扶手,老人坐下来都很不方便。而从适老化改造的角度,企业通过将椅子设计成弧形的半扶手,老人入座时不用拉开椅子,从侧面就可以坐下来。随后,公司还进一步对椅子进行优化,包括面料材质要更适合老人、椅子要更方便放置拐杖等。


当然,细节并不是适老化改造的唯一准则。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发出适应老人生活习惯的居家智能化改造套装,居家改造套装依托智能网关连接云平台,实现报警管理及事件查询,支持电话、短信、微信公众号、APP、网页弹窗等推送报警,适用于工厂、医院、小区及养老院等场所;企业适老化设计还利用智能化增加互动性和情感温度,照顾长辈“不服老”的心态,排解孤独。陈女士表示,12年以来,企业从老人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八大领域出发,通过设计研发出了13大类数千款产品。


“‘银发经济’的确是未来的一片蓝海,但也需要我们找准定位,小心呵护。”陈女士表示,我国老人的生活习惯普遍节俭,获取信息渠道也比较少,企业虽然能看到“银发经济”的潜力,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将市场轻率地高端化,“产品太高端化,就只有一小部分老人可以负担得起。我们希望大部分老人都能享受适老化改造的成果,从一进入这个市场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场能赚快钱的短跑,而是一场必须深耕市场的长跑。”


如今,依托佛山强大的制造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资源,永爱医疗已通过开发适老化智能家居用品,探索取得了近200项专利和版权,并获评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理事单位,推动国内老龄产业走向创新驱动。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黄松炜 杨苑莹 张闻 李婷婷       通讯员:黄国添 顺宣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