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使已经“银发飘飘”,有些老年人仍然有使不完的劲,能干许多事。在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不少银龄志愿者发扬着为民服务不言老的精神,组成志愿服务队,书写着“夕阳红”的动人故事。
历山名郡社区“暖夕阳”志愿服务团:
银发互助,情暖夕阳
在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连续4年以来,57岁的傅国荣每天都要帮80多岁的李桂珍老人买菜、拿药、聊天……“别看这些是生活中的小事,对高龄老人来讲这都是头等大事。”傅国荣说。
为何傅国荣能坚持4年如一日?“我是社区的一位银龄志愿者,这些事情都是我必须做的。”原来,傅国荣不仅是历山名郡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暖夕阳”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专门为社区的高龄老人提供服务。
傅国荣
“‘暖夕阳’志愿服务团在2015年成立,第二年我就加入了。”因身体比较硬朗,加之平常可支配时间也多,所以在听说社区有志愿服务队后,傅国荣在2016年时便毅然参加了“暖夕阳”志愿服务队,为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入团近9年,傅国荣也已成为团队里的骨干成员。“目前共有志愿者五十多人,成员多为年龄在60-75岁的离退休低龄老人。”傅国荣说。
以“低龄帮高龄 花甲助耄耋”, “暖夕阳”志愿服务团通过项目认领、结对帮扶的方式,为社区内高龄及特殊困难老人提供服务。社区的李桂珍老人正是傅国荣的结对帮扶老人,如今两人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不仅仅开办义诊体检、银龄婚纱照等活动,也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傅国荣介绍道。
“暖夕阳”志愿服务团还开展“私人定制”服务。“有些老人希望学会修图技术、摄影摄像技术……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经常召开座谈会,谈论办法。” 傅国荣说。
如今社区越来越多的“活力老人”参与其中,傅国荣也希望“暖夕阳”志愿服务团能够温暖到更多人。
千佛山社区“智行先锋团”:
社区里的银龄专家“智囊团”
“老旧小区应该怎样改造?”“80岁以上高龄补贴认证如何让更多居民了解?”……在千佛山街道千佛山社区,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有一支银龄专家“智囊团”——智行先锋团专家咨询顾问团(简称“智行先锋团”)在背后积极出谋划策。
因千佛山社区所住居民大多是大学教授,文化水平高,很多退休老人也希望“老有所为”,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一支“智行先锋团”于2024年正式成立。
62岁的李旭新,曾在高校就职,在2023年,他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选择退而不休,贡献着自己的“银龄力量”,如今的他已成为智行先锋团的团长。
李旭新说,智行先锋团的成立源于一次机缘巧合。“2024年3月份,我和社区居委会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中提到,能否在社区成立一支专家队伍。”没想到,他与居委会书记不谋而合。就在这次座谈会的大约一个月后,千佛山社区的“智行先锋团”成立了。
在千佛山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中,“智行先锋团”的专家们就多次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进会,在会议中,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到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为改造工程提出了不少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们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打算吸纳更多的专家,根据所学领域,分成不同的组别,以此更好地提出建议。”李旭新说道。
千佛山东路社区“应小星”志愿服务队:
非遗“飞”到老人身边
在千佛山街道千佛山东路社区,有这样一支“特殊”志愿服务队,参与主体以大学生为主。他们便是来自山东工艺美院应用设计学院的“应小星”志愿服务队。
“我们‘应小星’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2年,目前,队伍已汇聚了400多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山东工艺美院应用设计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吴昊泽说。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千佛山校区紧邻千佛东路社区,“应小星”志愿服务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会给社区的老年人化妆、拍照,还会在春节为老年人写福字、包饺子,丰富他们的娱乐活动。
今年读大二的董昊是“应小星”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从一入学便加入了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中。“2024年端午节的前两天,我们给千佛山东路社区的老年人包粽子,有几个奶奶非常热情,教我包粽子。”董昊对这次包粽子活动印象深刻,在此之前,他从未包过粽子,但在老人手把手教学下,他学会了这项小技能,并尝到了亲手包的粽子。
不仅如此,“应小星”志愿服务队更把非遗文化传递给社区居民。在2024年,他们与千佛山东路社区共同打造了特色项目——“非遗特色课程进社区”。
面塑、木版年画、剪纸、拓印……“非遗特色课程进社区”在每周三下午4点定期开展,并专门开设非遗课堂老年班教授剪纸、漆扇等课程。
自从接触公益活动后,董昊越来越觉得公益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他感到成就感满满,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做公益的信心和决心。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