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江苏: 在启东的沃土上播下创新的种子——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老专家地方行”纪实
时间:2025-04-09 10:33:06

春光无限好,不负韶华步履忙。3月21日至24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老专家走进江苏南通启东市,奔走在民营企业之间,认真查看生产情况、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与企业面对面研讨交流,出谋划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助力启东电动工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勤春来早 奋进正当时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4个关键着力点之一。


       “此次‘老专家启东行’,是全国两会后第一次‘老专家地方行’活动,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特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讲,就是来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推动启东电动工具产业更健康、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老科协副会长、企业创新专委会主任、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健说。

微信图片_20250409102337.png

李健副会长和专家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情况。


“这是我第3次参加中国老科协专家地方行,趁现在年龄还不太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一些贡献,出一点余力。”73岁的孙伯淮谦虚地说。他曾任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以及行业协会理事长、副会长等,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管理经验。他的身体不是太好,一路上总是用手扶着自己的腰部,却坚持携带笔记本电脑和一些专业书籍。他说:“这些书是带给启东的,等我走后,他们可以用作参考。”


       原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盛小列说:“能够有机会在老科协这个平台上,继续发挥余热,服务国家,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到很欣慰。我在部队服役13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人生信条。”


       “很多老同志表示,参加‘银龄助企’活动,不仅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而且又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奉献的快乐。”李健说。


政引春风至 匠传锦囊开    

退休后的刘倩,担任中国老科协副秘书长兼企业技术创新专委会办公室主任,她负责老科协“银龄助企”老专家的组织和与地方的对接工作。她感叹:“前一天,我刚刚在北京和启东之间往返一个来回, 我都快成‘空中飞人’了!”


在“老专家启东行”首次预备会上,刘倩说:“老科协接到启东市委市政府邀请后,非常重视,我们组织了一次小范围考察。启东电动工具产业成绩斐然,但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老科协‘老专家启东行’,就是为启东的产业发展助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微信图片_20250409102350.png

专家考察电动工具企业。


启东被誉为“电动工具之乡”。上世纪70年代,启东人从“小五金”维修、拆装、修理、仿制,逐渐掌握了电动工具的制造技术,开启了“先开店、后办厂”的创业模式,依托政府支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成功打造了电动工具产业集群。现有电动工具企业1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100多家,2024年电动工具产值突破350亿元人民币,先后获得“中国电动工具产业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此次参加“老专家启东行”的团队,由来自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机械研究总院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等单位的13位“国字号”专家组成,均为行业和协会翘楚,在各自所属行业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科研成果得到广泛认可。


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等重大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启东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站上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迫切需要老专家们从行业领域前沿角度,为启东发展把脉指导、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250409102403.png

专家考察南通市中吕齿轮有限公司。


在老专家们实地调研了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南通市中吕齿轮有限公司、江苏胜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以及吕四港口的基础上,综合30家企业提出的涵盖人才、“内卷”、创新、成本、工艺等问题清单,向启东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46条,为企业答疑解惑和提供技术咨询108项。

微信图片_20250409102414.png

专家考察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智汇江海 创享未来

3月23日,在江海之滨的启东,一场别开生面的“智造未来”产学研对接会开启。


专家建言献策环节,李健率先提出:“积极实施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推动启动电动工具产业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越超提出:“建议政府打造产业‘联合舰队’,通过设立共享工厂,把中小企业的研发、物流、售后等环节‘模块化’,解决企业人才技术成本瓶颈问题等。”话音刚落,装备制造与物流工程专家,国际标准化起重机技术委员会主席张喜军立即接棒:“政府要牵头搭建共有平台、共享平台,合作和共同申请专利技术,共享物流云仓,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曾任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聂尔来则描绘出未来图景:当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的电动工具要智能进化,考虑与电动工具适配问题,语音交互、物联中枢要提前谋篇布局,作出规划。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赵小明也带来了新思路:“把精密电机制造技术嫁接到国防建设中,实现军民融合。”


专家们意犹未尽,又进入到异常火爆的专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环节。

微信图片_20250409102424.png

专家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蒋鹏被多家企业代表围得水泄不通。面对企业的技术疑难,这位机械科学领域的“全科大夫”现场开出10余张“诊断书”。热处理技术与装备专家徐跃明正为齿轮的热处理技术把脉,将深奥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让企业管理人员频频点头。材料表面处理专家潘邻则化身“材料美容师”,为江苏神通阀门定制相关技术措施。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专家盛小列更是“金词”频出:“企业可以把创新产品做成固件、嵌入式软件,把某些核心技术做成芯片‘黑匣子’。”他强调,“但别当‘技术貔貅’。技术开源是趋势,更好的方法还是不断改进优化你的产品。


企业获得感满满。“与专家对话让我们认清短板、拓宽视野、明确方向。”城磊机电负责人道出众多企业心声。中国老科协组织专家团队为启东企业精准把脉,助力突破传统模式发展困局。海四达电源负责人作为企业合伙人也是老科协会员,坦言:“跨层级技术交流仍需加强,期待更多与顶尖智库对话机会。”

微信图片_20250409102437.png

专家考察造船厂。(受访者供图)


看着企业负责人忙着和老专家互留联系方式、加微信的场景,李健说:“这几天,‘老专家启东行’的工作只是上半篇,我们更要做好下半篇的‘大文章’。”他提出了所有在场同志的共同期待:“希望我们这次播下的创新种子,能够在启东这片沃土上,尽快发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微信图片_20250408103317.png


来源:中国老年报      记者:向建京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