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动态 >
新疆:银发映初心 “银龄先锋”续写志愿红
时间:2025-04-11 13:52:49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活跃着一支令人敬仰的“银发志愿军”。他们华发如雪,却身子矫健、精神矍铄,虽告别工作岗位,却初心如磐,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郇相萍的“郇大妈调解室”似和煦春风,化解矛盾;郑志义的“护学岗”如巍峨灯塔,风雨坚守;徐金石的“红色课堂”若燎原星火,传承信仰……这些老党员们,以熠熠生辉的“银发力量”续写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夕阳红”与“志愿红”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一曲新时代的“银龄”赞歌。

郇相萍:基层矛盾的“解铃人”

郇相萍(左)和五家渠市天山南路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统计社区志愿者情况。蒲子璇 摄

郇相萍(左)和五家渠市天山南路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统计社区志愿者情况。蒲子璇 摄

清晨,第一缕晨曦悄然穿过窗户,温柔地洒落在屋内。75岁的郇相萍早已精心收拾好她的“调解三件宝”——一本被岁月摩挲得卷边的调解记录本,承载着无数纠纷的来龙去脉;一沓崭新的政策宣传册,传递着最新的法规信息;还有那副陪伴她多年的老花镜,见证了她为调解事业付出的心血。3月17日这天,她特意换上了那件最精神的红马甲,因为今天要和五家渠市天山南路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老党员。

“人退休了,党员身份可不能退休。”郇相萍微笑着说,眼眸弯成月牙,但眼神中透着的坚定让人肃然起敬。踏入“郇大妈工作室”,满墙的锦旗夺目耀眼,每一面都诉说着她的不凡事迹:有“调解能手”的高度赞誉,有“党员先锋”的充分肯定,而那面写着“热心大妈解千结”的锦旗,背后更是藏着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今年初春,天山南路社区居民李阿姨因母亲意外骨折的赔偿问题,连续多日到社区反映情况。郇相萍三次登门探访,终于弄清事情原委:原来是邻居王大妈好心邀请八旬老人搭便车,不料老人上车时摔倒,后续又因按摩不当,致使伤情加重。面对6000元医疗费的争议,郇相萍既化身为“法律宣讲员”,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好意同乘规则;又担当起“情感调解员”,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化解心结。经过连续五天的调解,她终于促成双方各承担一半费用的和解方案,让两家人重归于好,往日的欢声笑语再次在邻里间回荡。

“调解不是和稀泥,要既解法结又解心结。”郇相萍的调解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近千起纠纷案例,每一页都浸透了她的心血与汗水。在她的带动下,30多名老党员组成了“银发调解团”,去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成为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稳压器”。

郑志义:马路上的“不老松”

郑志义在五家渠一小路口护送小学生上学。张琳琳 摄

郑志义在五家渠一小路口护送小学生上学。张琳琳 摄

早晨9时,五家渠第一小学门口已然一片热闹景象。84岁的郑志义像一棵苍劲挺拔的青松,准时出现在他坚守多年的“战场”。他一丝不苟地整理着反光背心,轻轻调整好小红帽,手中的小红旗随着晨风微微舞动。这样的场景,已经在5100多个日子里重复上演。

“小朋友别跑,绿灯还有3秒!”郑志义洪亮的声音穿透晨雾,传入孩子们耳中,让匆忙奔跑的小身影纷纷放慢了脚步。2011年那个春天的早晨,他目睹一名学生因闯红灯险些被车撞到,那一刻,这位退役老兵就下定决心要守护孩子们的安全。起初,交警担心他年事已高,难以胜任这份工作,他却挺直腰板,斩钉截铁地说:“我在部队站岗能纹丝不动两个小时,现在照样行!”

14年风雨无阻的坚守,让郑志义成了学校的“明星爷爷”,他自编的交通安全顺口溜在孩子们中间口口相传。最让孩子们期待的是他发明的“举手礼”互动——只要遵守交规,就能收获郑爷爷一个标准的军礼。去年冬天,零下20摄氏度的寒风中,他依然准时出现在岗位上,笑着说:“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浑身就暖和了。”

在郑志义的感召下,30多名退役军人踊跃加入,共同组建起“银鸽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不仅悉心守护着3所学校的交通安全,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帮扶困难学生等活动。2023年,团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成为六师五家渠市志愿服务的一张璀璨名片。

徐金石:薪火相传的“红色引路人”

徐金石为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张雪晶 摄

徐金石为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张雪晶 摄

在五家渠第三中学的思政课上,84岁的徐金石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部队屯垦戍边的故事。台下,八年级的努尔孜亚木·努尔麦麦提全神贯注,认真记录笔记。课后,她给“徐爷爷”写了一封长信:“您就像火炬的传递者,我们一定会接好这一棒!”

2002年退休后,徐金石把家打造成了“红色文化工作室”。走进他的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书架上整齐排列的12本自编教材,《五家渠故事集》《兵团歌谣选》等资料被翻得卷了边,每一页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为了收集第一手素材,他不辞辛劳,走访了172位老军垦,常常为了核实一个细节往返数十公里。

“要让历史活起来。”徐金石的课堂总是充满创意:他教唱改编版《南泥湾》,让激昂的旋律回荡在校园;把兵团故事编成快板书,引得孩子们兴趣盎然;组织“寻找老照片里的故事”活动,让历史的印记在探索中清晰浮现。22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六师38所学校,开展宣讲670多场,培养出200多名“小小红色讲解员”。在他的深远影响下,五家渠三中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让学生们从聆听者变成传播者。

如今在师市,越来越多的“郇大妈”“郑爷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党员王学敬用快板歌颂新生活,每周在社区活动室开设“快板课堂”;老党员徐鸿武牵头组建老年义务巡逻队,带领20多位老同志守护社区平安……

暮色渐浓,喧嚣慢慢归于平静。郇相萍仍在灯下专注地整理调解档案,郑志义仔细地擦拭着执勤袖标,徐金石伏案精心编写新的教案。这些银发先锋的故事,恰似天边那绚丽的晚霞,即便临近黄昏,却依然绚烂而温暖,他们以满腔余热照亮城市文明的浩瀚星空,持续续写着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

来源:新疆兵团学习中心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