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餐服务是攸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度的民心工程。过去一年,黄山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全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知晓率、满意率综合排名在全省暖民心社情民意调查中位列全省第二。
2023年,黄山市建成87个老年食堂(助餐点),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在全省暖民心社情民意调查中,知晓率、满意率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助餐服务多样化:“助餐+党建”,“助餐+医疗”,“助餐+康养”,“助餐+养老服务中心(站)”
1
老年群体吃饭不再难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发展,我市修订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方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坚持公益属性,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独居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刚需,优惠满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就餐需求。各地对在老年食堂助餐点用餐、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天1—3元的标准给予助餐补助。同时打破地域限制,非黄山市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也能享受就餐补贴。
为营造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良好氛围,我市各地通过发短信、发折页、文艺巡演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严格落实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和标准、工作指引,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收费标准、优惠政策、安全制度、投诉电话等“六公开”制度,并根据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消费能力和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材、科学制定食谱。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张艳介绍,2023年,我市建成87个老年食堂(助餐点),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在全省暖民心社情民意调查中,知晓率、满意率综合排名全省第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28个老年食堂(助餐点),累计服务老年人100余万人次,让老年群体吃饭不再难,且能吃得饱、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2
“助餐+”服务更暖心
我市不断创新老年助餐服务,打造形成“助餐+党建”“助餐+医疗”“助餐+康养”“助餐+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多样化“助餐+”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加贴心的助餐服务。
徽州区民政部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精心打造“党建+助餐”模式,结合“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常态化宣传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并通过各村(社区)成立爱心送餐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实现一站式送餐到家。
休宁县东临溪镇心安社区老年食堂是全市首个实行“老年食堂+拥军食堂”助餐模式的社区,该食堂面向休宁户籍退役军人、“三属”人员、现役军人家属以及全国现役军人开放,并在该县老年人就餐补助基础上额外提供提标优待,现役军人和休宁户籍80周岁以上老兵均可在此免费就餐。
“每月5号,给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每月15号,免费向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顿午餐;每月25号,邀请市医院的党员医生来村里为老人免费义诊。”休宁县源芳乡渔临村负责人张志健说,村“两委”依托村里的老年助餐点拓展为老服务功能,并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
3
推动助餐服务提质增效
不久前,屯溪区昱东街道水心亭社区一位老人让家属送来锦旗,感谢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食堂服务人员心系长者、为民服务。辖区老年食堂优化老年助餐服务,让老人告别“做饭愁”“吃饭难”,吃上营养丰富、健康干净、经济实惠的热饭菜,确保了“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社会安心”。
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老年食堂(助餐点)组建志愿服务队,不少社区老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水心亭社区负责人殷莺表示,老年食堂为老人们的家务做减法、幸福做加法,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和文娱活动,增添不一样的乐趣,过上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老年生活。
为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助餐服务需求,徽州区深入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祁门县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新徽菜·名徽厨”行动进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活动;徽州区还为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购买综合责任险,含食品安全险和意外伤害险等,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新的一年,我市将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方式,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服务供给,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地区助餐服务,引导公益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提升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 黄山日报 作者: 许 晟
图片由 吴建平 许家栋 胡利军 汪惠芳提供
(责任编辑:王中一)
上一篇:老年助餐,推得开还要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