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2025山西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山西省民政厅、山西省老龄办发布《2024年度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展示过去一年我省老龄事业的发展全貌。公报主要围绕人口老龄化概况、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与实施、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银发经济发展以及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七大核心领域展开,通过详实的数据全面反映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与新成效。
一、人口老龄化概况
全省人口老龄化呈现持续深化态势。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445.96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78.99万人,占总人口的22.6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1.84万人,占总人口的15.72%。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57%,比上年同期提高0.81个百分点。通过2020年至2024年数据可以看出,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规模不断扩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与实施
山西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制定出台《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老龄事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山西省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方案》等关键政策密集落地,《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同时涵盖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省级地方法规,为我省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老年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19.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22.0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86.8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35.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97.73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511.17万人。企业年金稳步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省有2558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覆盖职工74万人,累计企业年金规模达703.79亿元。个人养老金开户地为山西省的开户数达到318.66万户,累计缴存金额超5亿元。
截至2024年末,山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56.56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5.75万人,比上年增加26.02万人,增长3.47%,参加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1.29亿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80.85万人,参加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5580.52万人次。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扎实推进。临汾市在山西省内率先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截至2024年末,临汾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56.35万人,享受待遇人数2474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33家,护理服务人员532人。晋城市作为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截至2024年末,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55.22万人,享受待遇人数4215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47家,护理服务人员1103人。
四、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291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776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9721个,养老床位总数204626张,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约3万人。
养老服务补贴机制逐步完善。2024年,我省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首次实现普惠性发放。截至2024年末,全省享受高龄津贴老年人821064人,发放总金额77618.65万元;享受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9352人。全省共有33.23万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全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3.92亿元。
老年助餐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为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发助餐补助,全省助餐点达7742个,覆盖率35.57%,让179万老年人享受到“舌尖上的温暖”。
五、老年健康服务
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8.12%。依托报纸、微信公众号、云讲堂等平台,线上组织开展180余期老龄健康科普线上讲堂,普及健康知识,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营造健康老龄化社会氛围。
成功创建3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2所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截至2024年末,山西省登记在册的医养结合机构121所,其中两证齐全的116所,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疗卫生机构47所,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69所,床位总数2.4万张。
六、银发经济发展
银发产业活力持续释放。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政厅引导各市结合自身实际培育文化康养、山地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盐浴康养等,形成完整的文旅康养产业链。“十四五”以来,建成10个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15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晋城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养老金融“文章”开篇破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建立“3820”养老金融工作体系,将养老金融工作统筹划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3个维度,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累计承保超11万人,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超35亿元。
七、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宜居环境加快构建,截至2024年底完成69226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加装既有住宅电梯2171部。2022年以来,累计开工改造4226个城镇老旧小区,完成1.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老年人出行环境持续优化,11个设区市开通95128出租车电召服务,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达4391辆。87个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老年社会参与广泛,建成老年教育机构1284个,开设线上课程3760门、线下教学班5775个,覆盖学员93.6万人。“山西全民终身学习在线”服务平台开发、整合、上线符合老年人需求的394门、873课时学习资源。省级层面和11市、117县(市、区)均已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覆盖率达到100%。
老年人权益保障有力有效,全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老违法犯罪,共破获养老诈骗案件1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2人,追赃挽损652.36万元;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受理老年人咨询1503人次,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179件,受援老年人2390人次;道路交通救助基金为涉老年人交通事故垫付费用6857.3万元。
下一步,山西省将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惠及三晋老年人,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书写山西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