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用宪,1938年4月出生,1965年7月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先后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云南省丽江市黑白水林业局、宿迁嶂山林场工作。从原宿迁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岗位退休后,张用宪义务做起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研究和宣传,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余热、贡献力量,先后获评“中国好人”、江苏省“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江苏省“最美志愿者”、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一、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志填科研空白
作为林业专家,张用宪矢志不渝、初心不改,致力于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他著有的《黄河故道漆树引种试验》《元宝枫开发利用成果推广》等研究课题在业内取得了广泛影响,论文被省级以上专著、杂志和市县史志录用22篇,科技文库选用6篇,先后荣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等20余个荣誉称号。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骑坏4辆自行车,行程5万多公里,张用宪耗时3年,走访调研古树名木4200余株,编纂了44万多字的《宿迁市木本植物志》,并绘制出《宿迁市古树名木分布图》,填补了宿迁市在该领域的空白。
二、退而不休、积极担当,忠守古树名木
宿迁市项王故里景区有个景点是大家必去的“打卡”地,那就是江苏省古树名木树龄之最、全国百株古树名木之一——项王手植槐。鲜有人知,这株古槐曾经受到锈色粒肩天牛吞噬,奄奄一息,张用宪主动请缨,到北京、南京找林业专家商讨,修改完善了十几稿,最终确定了一套抢救复壮方案。他坚持每天去现场查看救治,古老的槐树在细心“治疗”下,终于重新焕发生机。由于职业习惯,张用宪参观淮安周总理故居时发现有一株百年古树观音柳,水泥石头固体,铁箍镶入树干,危及生命。回宿后,张用宪立即撰写《关于迅速给周恩来故居内古树观音柳“松绑”“减负”复壮的建议》,得到了淮安市政府重视,请南京林业大学5位专家对其提出的救治方案进行研讨、磋商。在救治期间,张用宪到现场指导,终于让观音柳复苏、回春,枝叶繁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泗阳县来安的银杏、泗洪县上塘的枣树、宿豫区新庄镇池杉林、新盛街椿树、皂河龙王庙行宫古树群……这些古树名木如今能枝繁叶茂,都凝结着张用宪精心呵护的汗水和心血。
三、发挥余热、不辞辛劳,倾情奉献社会
在守护古树的同时,他还坚持在产业富农、科技普及、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积极发挥余热。在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成立了张用宪工作室和志愿团队,免费解答园林绿化、绿植养护相关问题,到周边的古树群中“把脉开方”,保护古树更好的生长。积极响应宿迁市“银发先锋进小区”“银青牵手”等行动号召,到乡镇、社区、学校进行公益宣讲等志愿服务500余场次,使爱国奉献、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等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