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老龄人力资源平台 老年摄影人才 通知公告 关于我们 地方频道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风采 > 戏曲 · 武术 >
满腔热血守护粤剧“根”与“魂” 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倪惠英
2025-02-12 09:58:36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256.png

“粤剧是我的终身事业,守护粤剧的传承发展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今年69岁的倪惠英虽已退休多年,但她仍忙碌在粤剧一线。近3000个日夜、耗时8年光阴,由她发起并主编的粤剧百科全书——《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日前圆满竣工,这部鸿篇巨著全文共540多万字、4000多帧图片,还有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被誉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它的成功编撰出版,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2024年12月30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倪惠英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据悉,倪惠英还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之一,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137.png


“这份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这是属于全体粤剧人的,属于为粤剧付出热血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属于奋斗、战斗在岗位上的所有离退休干部们。”谈及获奖感受,倪惠英感慨道,《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凝聚着所有粤剧人的心血,“绝不是一个单位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银发一族成为了这本教科书编纂的中坚分子,我也被老一辈艺术家们对粤剧的忠诚、热爱深深感动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倪惠英看来,“人生的价值就是要学到老,干到老,老有所为,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个社会有贡献。”未来,倪惠英将继续投身她所热爱的粤剧事业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粤剧的传承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153.png

守正创新,推动粤剧传统艺术长青永续


如果要用几个字概括倪惠英退休后的生活,“守正创新”无疑是对她最好的诠释,是她退休后在粤剧传承中一直坚持的精神。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倪惠英全身心投入到推动粤剧艺术融合创新、激发粤剧发展新活力的工作中。2018年,广州市粤剧电影精品工程启动,倪惠英欣然领受了粤剧电影《花月影》的拍摄任务。一经推出后,倪惠英以优美的唱腔与精湛的表演征服了大江南北的广大观众,电影更是被专家誉为“粤剧在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后来,倪惠英拍摄的粤剧电影《睿王与庄妃》将戏剧和电影完美融合,也受到广泛认可。据悉,此片还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第19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戏曲电影奖。


创新为要,守正为本。在着力进行形式创新的同时,倪惠英在指导青年演员练功的过程中,“我愈发觉得粤剧缺少系统完善的教育素材”。于是,她决定编纂一套指导粤剧教学的工具书,追根溯源,为粤剧建立表演理论体系,让粤剧文化得以永续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204.png

2017年7月,倪惠英策划主编《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得到了粤剧界和政府的鼎力支持。此书自策划之日起历经近8年,于2019年到2024年11月相继出版《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共五卷。全套书籍共有4700多页、540多万字、4000多帧图片,还有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具有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特色,同时具有史料性、示范性的作用,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辞书、工具书、教科书。”据了解,以倪惠英为主编的编委会团结汇聚粤港澳粤剧界艺术家及相关机构,组成一支专业精干的编撰队伍,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整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图、文、音、像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地翔实反映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把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建构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为粤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扎实可靠的根基。这部宏大的典籍填补了粤剧表演艺术在研究、推广方面的多项空白,被誉为“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221.png

回忆这套鸿篇巨著的编纂过程,倪惠英动情地说道,“它凝聚着所有粤剧人的心血,我们编辑部同志都是退休的员工,参与者最年长有94岁,大家与时间赛跑,在整个编纂过程中万众一心,540多万字中每一个字我们都经过反复论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耗时8年时间完成编纂”。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233.png

艺海耕耘,架起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桥梁


粤剧在粤港澳及海外粤语华人圈中具有广泛影响,是粤港澳及海外粤语华人文化民心相通、血脉相连、文化认同的纽带,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粤剧是粤港澳的文化纽带,也是湾区人的精神家园。”倪惠英表示,“在和香港年轻人交流时,我都会说,当你坐进剧场观看粤剧的时候,你所感受到的触动,就是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退休后的倪惠英坚持不懈地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粤剧文化交流而努力,让粤剧这张讲述大湾区同根同脉故事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名片,转化成建设湾区的文化动力。2019年,倪惠英赴香港参加“粤剧与传统音乐传承国际论坛”,在会上专门作了题为《传统粤剧保护传承的时代责任和思考》演讲,引起热烈反响。2021年,《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50周年晚会》在广东艺术剧院举办,晚会吸引了粤港澳及海外过百万观众捧场。倪惠英积极参加“大湾区、大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曲艺交流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等多场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与大湾区的粤剧工作者们在一次次实践之中互促互进。她更是不辞劳苦地走进大湾区各大中小学亲自指导传授粤剧表演技巧,带领学生和老师们领略岭南艺术的独特风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增强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工作中,由于重新梳理粤剧近百年的唱腔唱调所需的工作量巨大,她团结凝聚了粤港澳三地共有1000多人次的艺术家共同参与了这项工作。对此,倪惠英深受触动,她说“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凝聚了粤港澳三地艺术家保护传承粤剧的共识和合力,这也体现了大湾区文化的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212095244.png

薪火相传,将“南国红豆”播撒在年轻人心中


一直以来,倪惠英深知粤剧艺术要想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便一定要在年轻人的心中种下粤剧文化的种子。她首创推出“粤剧进校园”和“大学生走进剧场”品牌活动,推动广东粤剧院和各高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引起学生们对粤剧、对岭南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近些年,倪惠英为了从娃娃抓起普及粤剧艺术,创编了“粤韵操”,将粤剧手、眼、身、法、步等身段技巧与学生体操运动结合,配以旋律亮丽、节奏明快的广东音乐,旨在推动美育和体育融合,在日常的音乐、体育活动中发展和弘扬优秀的岭南文化。如今,“粤韵操”已成为广东省高教厅戏曲艺术入校园的项目之一,在全省多所中小学校园得到推广。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倪惠英主讲的“粤韵操”交流展示培训活动已举办了多届,在全省培养了一批粤韵操“种子”教师,使“粤韵操”具备了一定示范引领和辐射能力。


与此同时,倪惠英紧密联系老干部群体,充分发挥老干部独特优势作用,致力将“南国红豆”播撒在更多的年轻人心中。她在广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专门成立“倪惠英工作室”,示范推广粤韵操,策划开展粤剧传承活动,力求以点带面,促进老干部工作与粤剧文化相结合,碰撞出更多火花。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倪惠英退而不休,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文化洞察,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她以粤剧为桥,让更多的大湾区人感受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和认同,进一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她一路前行,拼搏精神从未停歇。粤剧传灯人倪惠英,以初心之光照亮传统艺术前行之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来源:广东老干部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倩彤)

Copyright ©2023 中国老年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京公安备案 11010102006066 京ICP备13004896号-8